我们擅长商业策略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
欢迎浏览我们的案例。
Facebook 成了 Meta,打响了硅谷大厂元宇宙第一枪。但实际上,吼的最大声的也许并不是布局最多的。 苹果有望将在今年发布自己第一款硬件 AR 头盔,微软也早已拥有一只非常强劲的 Hololens 队伍(虽然最近被 Meta 挖了一堆墙角)。
最后被爆料加入战局的就是谷歌。 谷歌在元宇宙的布局很可能就从今天写到的这个硬件产品以及其背后的神秘项目开篇。
这个神秘的项目被命名为 Iris,其研发的硬件产品很可能是一款 AR 头盔。据 The Verge 报道,这个项目极其隐秘,其研发大楼并不是所有谷歌员工都可以进入,而是需要特殊的验证。此外,这个项目的参与的人员都必须和公司签署保密协议(NDA)。但悄无声息的同时,这个项目也在谷歌内部受到了不小的重视。目前项目人数超过 300 人,且技术大牛云集。
元宇宙,谷歌虽迟但到
在谷歌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园区内,大约 300 名谷歌员工正在尝试研发一款 AR 头盔。这是谷歌在硬件研发上, 尤其是增强虚拟现实产品上,屡战屡败后的再一次大胆尝试。
和 Meta 和苹果即将推出的硬件产品 AR 头盔差不多,据谷歌内部人士匿名对 The Verge 透露,这款 AR 头盔将使用外向摄像头将计算机图形与现实世界的视频融合在一起。在他们的描述中,其效果将比 Snap 和 Magic Leap 等现有的 AR 硬件产品的效果更加真实。此外,受访者表示,这款产品的外观和滑雪护目镜类似,内置电池装置,并不需要笨拙的外部电源链接。
这款产品将使用谷歌处理器,可以在 Android 上运行。不过,也有一些流言表示,谷歌正在为其研发一个特别的操作系统。例如去年 9 月,媒体 Google9TO5 就曾经报道,谷歌正在研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 Augmented Reality OS,用于未来可能研发的增强现实头盔产品。
此外,谷歌计划使用其数据中心远程渲染图像,并通过网络连接,将它们传输到用户的头显中。
谷歌 Pixel 团队也参与了一部分硬件设计,但并不能确定这款手机是否会挂牌在 Pixel 品牌下。目前,这款产品仍然出于早期开发阶段,有望于 2024 年正式与用户见面。不过目前这个时间并没有确定下来,也可能面临延期。
巨大的野心和技术大牛支撑
Project Iris 在谷歌内部是一个极其神秘的项目。团队成员需要特殊的钥匙卡并才能走进研发大楼,而其他谷歌员工很可能并不具有这个权限。同时,他们必须和谷歌签署保密协议。
虽然对外几乎没有任何发声,但这个团队的野心其实并不小。这点从其人均大牛的团队配置中就可窥见一二。负责头盔研发的核心团队已经至少有 300 名员工。此外,据团队内部人士透露,这个团队将在近期计划扩招数百人。
Project Iris 由 Clay Bavor 负责。他目前直接向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进行汇报。此外,他也是去年谷歌大会上耀眼的项目——超高分辨率全息视频聊天技术 Project Starline 的负责人。当时,Project Starline 也被贴上了谷歌元宇宙第一步棋的标签。
简单来说,通过这项技术,当你和远程的人“在线”对话,你可以看到一个逼真的 3D 人像,彷佛如同真人面对面交流一般。尝试过 Starline 项目的人表示,这是有史以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演示之一。
这个技术也将被谷歌利用在远程会议领域。谷歌对外表示,与使用传统视频会议相比,使用 Starline 会让人们的注意力提高大约 15%。当被问及对话过的内容时,测试者的记忆力提升了 30%。
据 The Verge 报道,谷歌将可能在 2024 年之前,将 Starline 和 Iris 项目一起发布。值得注意的是,Starline 项目最近聘请了硅谷碎钞机 Magic Leap 的 CTO Paul Greco 加入团队。他的出走,伴随着另外几位 Magic Leap 元老—— 创始人 Rony Abovitz、首席专利官 David LundmARk 和 COO Henk Viestra 的离职,几乎使得 Magic Leap 这个曾经靠鲸鱼出水视频名噪一时的公司退出硅谷历史舞台。
可以说,在疫情冲击全美,人们普遍居家办公后,Starline 已经成了谷歌的一步重要战略。作为 Pichai 在公司内部的好友,2005 年加入谷歌孵化器 AREA 120 的 Bavor 在 VR 和 AR 方向的“战绩”甚至可以追溯到谷歌多年前的 Cardboard 和 Daydream。不过,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这些产品大多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除了 Bavor,在这个神秘的 Iris 项目中,还有很多行业大牛的加盟。例如担任高级总监的 Shahram Izadi。根据他的个人 LinkedIn 页面表示,他此前联合创立的 PerspectiveIO 已经被谷歌收购。这家公司大多数早期员工都来自微软。Shahram Izadi 曾经在微软的工作也和 Hololens 相关。此外,几个月前从 Meta Oculus 离职的操作系统总经理 Mark Lucovsky 也已经加入谷歌 Iris 项目。而同时管理谷歌 ARcore 软件工具包的 Eddie Chuang、曾经为谷歌 Lens 负责产品研发的 Scott Huffman 以及 Google Assistant 创始人和副总裁 Kurt Akeley 目前也都在为 Iris 项目服务。
可以说,谷歌把自己对抗 Meta 元宇宙的希望都押注在了 Iris 上。
VR、AR 之路命运多舛
Project Iris 同时也标志着谷歌再度回归 AR、VR 技术相关的硬件开发。此前,虽然谷歌是相对最早进入到这个领域的巨头之一,但糟糕的是,几乎每个产品最终都走向了没落和失败的结局。
在 2012 年,谷歌推出可穿戴眼镜 Google Glass 时,微软甚至还没有推出 Hololens, 而 Oculus 还是个和 Facebook 毫无关联刚刚创办在南加州的初创公司。
可惜,由于其 1500 美金的昂贵价格以及在当时人们看来相当“怪异”且侵犯隐私的拍照功能等多个原因,它最终还是从大众的视线中消失了。
而后,2014 年,谷歌成为了当时增强现实当红炸子鸡 Magic Leap 的最大投资人。
时间走到 2016 年。就如同 2021 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一般,2016 年被当时的硅谷科技圈称作是 VR 元年。当年 5 月的谷歌I/O大会上,正是 Bavor 站在台上宣布了谷歌发布 VR 头盔 Daydream 的消息。
同一年,Magic Leap 估值已经高达 45 亿美金,而已经被 Facebook 收购的 Oculus 发布了 Rift。
之后,Facebook 在 AR 和 VR 项目上迅速扩张团队,甚至在去年直接将名字改为 Meta,正式进军元宇宙。但谷歌在 VR 和 AR 硬件领域的扩张却越来越低调。其中,被人们所知道的比较大的一次相关领域收购案是 2020 年对于智能眼镜初创公司 North 的收购。目前,这家公司的大部分团队员工仍然在谷歌工作。
直到去年 10 月,谷歌才再次对外公开提及其在这个领域的布局。Pichai 在财报中表示,增强现实将会成为谷歌未来的重要投资领域。而最新被爆料的这个 Project Iris 便很可能是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也是对 Meta 大举进军元宇宙的技术回应。
无论如何,硅谷元宇宙战役已经打响。相对比 Meta 花费上亿美金打造团队,挖角 Hololens,苹果将有望在今年推出数千人研发 AR 头显,留给谷歌追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只希望,这不再是下一个 Google Glass 或者下一个 Google Daydream。
注:封面图来自于 Business Insider,头图来自 the conversation,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邯郸网站建设)